经管人之我的实习故事——基于学生层面的旅游管理专业岗位实习优化研究

发布者:孙振国发布时间:2024-01-02浏览次数:12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岗位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受到疫情和服务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选择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人数较少。对岗位实习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日趋下降,这必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本文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近年学生岗位实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思考其解决策略,以期增强学生对旅游专业和旅游行业的信心。

  关键词:旅游管理;岗位实习;学生层面;建议

一、背景描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一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然而,在近些年形势的影响下,旅游业的短期阵痛也使得许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放弃本专业就业,旅游行业人才缺口问题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困扰着行业、学生和高校。本文基于学生的视角,通过对旅游管理近几年岗位实习学生的回访调查,找出岗位实习存在的问题,概述如下:

  (一)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

学生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岗位实习的专业实践活动,由于没能进行恰当的角色转换,依然停留在学校教育的依赖模式中,忽视了企业大环境的优胜劣汰及激烈的竞争关系。同时,没能及时摆正学习的心态,更多地集中在抱怨企业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无法保障、实习工资低和企业岗位认同度低等方面,并将抵触情绪直接转移到校方安排的指导教师身上,认为校方是在变相向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罔顾学生诉求,没能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的不足,于是出现数着日子等待实习结束的各种消极怠工情绪,给企业方留下不好印象。不但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同时对后续校企长期稳定合作形成阻碍。

  (二)企业归属感欠缺

目前进入企业岗位实习的学生已经是00后,这代人普遍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在日常生活中极少亲力亲为安排自己的事情,基本上是父母全权代办,普遍动手能力不强。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大环境相对单纯,学生们已经非常习惯辅导员、班主任“巨婴式”的培育模式,以至于进入企业顶岗挂职,遇到各种社会人士,情感上无法自我调适,面对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力不从心。一旦工作中的问题多次无法解决,就开始逃避,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更加无法融入部门的氛围,对待部分岗位工作也更加缺乏耐心及认同感。

  (三)专业认同度低

岗位实习工作中遭遇的挫折会打击学生的就业信心,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一大批一线的“服务人员”而非“管理人员”,这种无时无刻的自卑及屈辱感,让他们对专业认识产生偏差,不利于专业未来的发展及领域影响力的形成。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对专业的适应度

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通常会在大一上学期安排为期一周的的“认识实习”,大二上学期安排两周的“综合实习”,大三安排6个月的“岗位实习”。学生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结合旅游专业的特色,成立校内导游志愿者社团,院内老师作为指导老师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鼓励同学们从最熟悉的校园游览着手,积极参与到导游志愿者服务中去,以此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二)积极参加赛事,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可度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旅游管理专业还结合每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提前为导游服务技能的省赛锁定种子选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培训及指导。近年来,教育厅及协会也开设种类繁多的旅游专业赛事,通过参加赛事的紧迫感,鼓励更多专业老师组织学生参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求胜心,树立学生中的榜样人物,并通过校友会中明星学长学姐的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

  (三)合理遴选企业,完善薪酬系统

在学生双向选择实习单位时,遴选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不让学生产生廉价劳动力的感受。同时,针对当前实习员工对于工资待遇满意度低的问题,鼓励企业改善当前的薪酬制度,设计多元化的薪酬机制,如划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特别是完善加班工资管理,要重视对员工的精神奖励,实现利益共享。此外,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实习生的补助,提升学生的岗位实习满意度。

  (四)完善管理制度,倡导人性化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很多学生会产生“伺候人”的不公平感。基于服务行业的特殊性,让顾客满意的前提是员工对于所在企业感到满意。企业导师应当尽可能关注到自己的实习员工,实施人性化管理;而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需要重视对员工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只有在良好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下,才会具备良好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

三、成果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依托学院导师制和企业导师制的联合培养,提升了学生在岗位实习阶段的满意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在本行业的留职率以及对本专业的信心。目前,旅游2121班全班同学都在岗实习,而且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目前无一人擅自离岗和中断实习。同时,有效的岗位实习也缩短了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四、经验总结与推广

岗位实习是是高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一种方式。岗位实习的有效推进是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多方合力的成果。现将岗位实习的经验总结为“五定”,概述如下:

(一)定目标。志向高远者,必将学有所成。学校在实习动员大会上,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到企业实习都要给自己定一个实习目标。不能止步于技能人员或者服务人员,不要负面心理暗示“服务人员低人一等”的想法。

(二)定岗位。专业应该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要求及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与各实习基地洽谈,在学生实习前完成岗位选定工作。并且岗位与薪酬挂钩,多劳多得。

(三)定师傅。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学历、技术职务和合理的技能结构,能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能够及时与在校老师积极联系,沟通与交流实习生的动向。

(四)定期考核。每完成一次实习实训,实习人员都要填写实习鉴定表,撰写实习总结报告,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根据报告及鉴定表给予考评及鉴定。

(五)定期轮换。学生在某一岗位实习结束后,经过考核掌握了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规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换岗转入下一课题的实习。通过岗位轮换,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定岗,有助于全面了解行业和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总之,加强实习岗位建设,提高企业实习效果,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