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之星-周超南

发布者:孙振国发布时间:2021-06-08浏览次数:491

写在前面

转眼间,来日本已经是第8年了,人生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感慨总是有的。最近换了一份工作,在家休假,恰巧左老师联系我,希望写一篇个人的成长经历,给学弟学妹们一个成长的参考,来自祖国的,来自母校的联系,总觉得那么温暖,我当然欣然地答应了。

这也让我一下子想到来日本留学前,霍老师,史老师,高老师,刘老师,左老师还有其他几位老师,给我践行的场景,对于一个几乎是一意孤行,要去远方我的来说,是多么美好,多么温暖,多么重要的鼓励啊。

下文是自己的生活成长感悟,如果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一点成长的参考,将深感荣幸。文学功底浅薄,文笔不够生动,或许有些枯燥无味,请多多包涵。


人生两年


两年里你能做什么?

两年里你也许可以上完一所专科院校。

两年里你也许可以在一家公司升职加薪。

两年里你也许结交了恋人,结婚并生子。

两年里你也许失去很多珍贵的时光。

两年里你也许获得意想不到的成长。


在我20岁之前,不用发愁自己的开销,父母提供学费,提供生活费以及其他的支出。所以,也不理解也不知道什么是人生。或者说在20岁之前,欢乐多于忧愁,享受多于付出,也由此不懂得人生的意义。20岁我走进了一所专科院校,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同时也赋予我更多的生活权利,可以自由支配生活费,可以和同学一起去KTV,可以一起去聚餐。随着时光的流逝,父母的渐渐变老,生活也赋予我一些责任与义务。开始思考,人生到底是什么?我发现,我的人生仿佛是一张白纸,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留恋的痕迹。那么,大学的两年里,唯一也必须要做的就是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笔,总得让几年过后还能回忆起自己做过什么。也许它是粗大而有力的一笔,也许它是短而轻的一笔,也许它是华丽的一笔,也许它是狼狈不堪的一笔。然而,不管怎样,我都非常迫切地想去拥有这属于我自己的一笔,这一笔也许是我人生的开始,它让我真正地拥有自己。

大学两年

所学的专业是商务日语,老实说我是一个很笨拙的人,对于学习语言是那个慢半拍的人,领悟得慢,对新事物接受得慢。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也是一个守得住内心的人。大学里毛遂自荐当班长,参加学生会,去找各种平台,直到找一个可以让我找到自己的平台,唯一一个没有把握,有点儿挑战的职位,就是学生会主席,对于我而言,那是一个付出的角色,一个可以开发自我的角色,一个可以去担当更多责任的角色,也许,它能让我留下人生的第一笔痕迹。很可惜,我竞选失败了。坦然得接受,并坚定地相信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第一笔。

我也不停地反问自己,能为大家做什么?应该去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于我来说,责任就是付出,然后,会让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当大家都还在不愿意去担当的时候,这份对责任的追求,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机会。之后,就是把班级管理好,多组织一些活动,做什么就要尽力去做好,去做完美。后来担当了创新大赛的负责人,成立了一个爱心组织,并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那段时间非常辛苦,也非常痛苦,专业成绩下滑了,做PPT准备材料等,经常做到深夜两点多,但辛苦地付出,也会被误会,也会有不满,累了,自己也会有不坚定。迷茫,困惑,焦虑,充斥着那个不堪一击的自己。那一刻,我仿佛觉得,这就是我人生的第一笔。


工作两年

大学毕业了,带着一副稚嫩的脸庞,拿着一份没有分量的简历,学历是专科,日语没有拿得出手的等级证书,没有工作经验。 我好失落,甚至后悔,大学时怎么没有为自己的专业去奋斗过呢?兜里的钱也渐渐地变少,也不好意思再跟父母要钱,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充满了焦虑,甚至怀疑自己曾经付出的一切,甚至开始消极对待生活。一个斗志昂扬,勇敢的小我跳出来,告诉我必须去拥抱困难。不停地鼓励自己,要去寻找,要加油,我一定行。去了苏州,去了昆山,也去了大学所在地的太仓公司,一次次被拒绝,每次失败,都会再次问自己,我为什么没有为自己的专业去奋斗过呢?

我甚至一度想,既然日语不好,为什么不扬长避短呢?在反复的挣扎中,再次问自己,为自己的专业去奋斗过吗?英语不好学日语,日语不好学会计?会计不好学贸易?逃避或者找借口,永远都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突然间,我仿佛站起来了。

我确定一定要找与日语有关的,或者可以用到哪怕一点点日语的工作。机缘巧合,在就业老师的帮助下,去了上海一家日企实习。工作非常简单也非常琐碎,泡茶煮咖啡,洗杯子,打扫会议室,迎接客人,从一楼带到三楼办公室,平日就是负责购买一些其他部门的消耗品。对那时的我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公司里有日本人,来的客人也很多是日本人,耳濡目染,也可以感受一些日本的文化,也可以学到一些职场常识及办公知识。

有一次,一位日本领导跟我要温度计,怎么也听不懂,一下子好羞愧,我是学日语专业的吗?为自己的专业去奋斗过吗?为此去努力改变过吗?那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先把二级考过,就辞去了那份实习的工作,借宿到一位朋友那里,开始准备二级考试。终于,在毕业典礼之前,通过了考试。

有了一定的证书,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我开始做对外汉语老师的兼职工作,而且学生都是日本人,在接触日本人还有一些同事后,意识到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又开始寻找正式的工作,记得那是夏天,几乎跑遍了上海的每个区,乘坐了上海的每一条地铁线,一共找了20多家公司,最后,去了一家日文广告公司,工资只有2500元,真的是活不下去,于是4个月后,还是辞掉了,最后又继续找,最终决定去了一家很偏远,很小的一家日企做营业担当,工作环境非常差,但可以用到日语,我就坚持了下来。

这个过程告诉我,我是那么的弱,那么的渺小,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能够改变这一处境的人,只有我自己,必须改变,必须奋斗。开始寻找原因,开始寻找各种可以提高自己,使自己变得强大的路径。终于,我决定去日本留学。

我父母对我的期待就是:有一份工作,不用再回到农村,找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有一个稳定的家庭。但是,他们不知道孩子已经是一个有梦想,不甘落后,敢于挑战,不怕吃苦的青年了。

留学这件事,他们自始至终都不支持,我一个人上班还要兼职,还要去咨询很多的留学机构,办理留学材料,自己准备留学费用,一年里几乎没有休息,节省可以节省的一切,住简陋的房子,自己做饭带便当,不使用空调,很少买衣服,每个月发工资,都会把计划好的那一部分先存到银行去。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你的计划和目标很有可能实现不了”。

尽管如此努力,但我终究是弱小的,留学贷款出现了问题。我没有哭,只是苦笑,淡淡地问自己,要不要放弃?一个人拖着辛苦了一天的身体,走在微暗的小道上,觉得整个世界都与我无关,不停地问自己,要不要放弃?要不要放弃?要不要放弃?终于,滚烫的泪珠一颗一颗嘀嗒在面无表情的脸庞上,用双手紧紧抱着弱不经风的自己。

如果放弃,就能改变不让自己难过,如果妥协,就能换来快乐,如果放弃,就能没有忧愁,我愿意选择放弃。事实就是,任何的困难,只有去克服,只有去坚持,只有去面对,才能换来真正的快乐。一时的逃避,一时的妥协,永远都是下策。

开始筹备资金,这一个星期,对我来说,太漫长了,每次我都要调整好心情去上课,谁也想不到一个面带笑容的汉语老师,内心已经赴汤蹈火了。一个24岁的女孩子,怎么去筹备一个那么大数字的款项,亲戚也都是农村人,对于留学也都不懂,没有人理解,也更不会支持,当然,更不会借钱给你。同学也都刚毕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存款。带着顾虑,带着羞愧,带着梦想,带着痛苦,也带着勇气,开始向周围的人求助。上帝终究是眷顾我的,老师终究是力挺我的,家人终究是疼爱我的,朋友终究是信任我的。

我不敢回想,是如何发出一条条求助短信的,每一条短信都仿佛是一根救命草,在本子上不停地划来划去,用计算器不停地加来加去,不停地向借钱给我的亲朋好友道谢。当把钱凑齐存到银行,并开出了那张定期的××万存款证明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个人走进一个公园,静坐了一个下午,并告诉自己,必须勇敢地走下去,不为了什么,只为了无私的帮助与信任,不求回报的支持与助威。

留学存款证明结束后3个月解冻,在留资格拿到后,更换了留学签证,将筹借的资金全部返还给了大家。收拾行李,准备去远方。



留学前2

20144月,乘坐MU523,飞往了梦想的远方----日本。

一个人一边打工,一边上学。

周一:上午在家休息,13点去学校上课,赶地铁,17点开始打工,22点下班,到家23点,洗洗刷刷,看一会书,或者和国内朋友联系一下,12点半休息。

周二:早上8点起床,去图书馆,回家路上顺便买菜,12点回家做饭,吃完饭,13点去学校上课,17点开始打工,22点下班,到家23点,洗洗刷刷,看一会儿书,或者看看新闻,12点半休息。

周三:早上6点起床,去便利店打工,下午13点去学校上课,下午16点半放学,晚上去参加日语交流会。晚上回到家22点,整理一下,或者看看微信动态,和家人语音一下,晚上12点半休息。

周四:早上8点起床,去图书馆,回家的路上顺便买菜,12点回家做饭吃饭,13点去学校上学,上完课赶地铁去便利店打工,晚上23点下班,到家24点,洗洗刷刷,凌晨一点睡觉。

周五:早上6点起床,去便利店上早班,中午吃完饭去学校,下午17点回家,洗洗衣服,做上一顿有荤有素有饭有汤的晚饭,和朋友联系一下,22点休息。

周六:早上8点起床,去麦当劳上汉语课,上完再去另外的地方上汉语课。周六晚上休息,有时去图书馆,有时去逛街买衣服,有时去河边走走,放松一下。

周日:早上睡个懒觉,睡到11点多起床,做饭吃饭,打扫一下房间,下午3点去便利店打工。22点下班,23点到家,洗洗刷刷,偶尔写日志,偶尔看看文章,偶尔看看视频。一周就这样结束了。周而复始,持续了2年。

2年里,搬了2次家,第一次觉得如此孤独,出租车太贵,不能打车,在日本大家都很忙,朋友本来就不多,只好自己一个箱子一个箱子搬家。有去尝试就职,参加了很多的面试及说明会,最终还是决定升学,继续读书,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边打工边读书,所有的家务,所有的学校申请,所有的收入与支出,所有的签证及相关的书类材料,所有的升学准备,全部由自己负责。所有的摸索,孤独,困惑,无奈,迷茫,害怕,疲倦,压力,所有的所有由自己承担。曾一度腰疼,腿疼,看着帖膏药的小腿,不停地哭泣,用凉水冲开困意满满的双眼,内心不停地涌出酸楚。付出多于收获,酸楚多于快乐,是这两年的主旋律。

留学期间,为了安慰疲倦的自己,也去了很多地方,去北海道看了一直向往的薰衣草田,去看了火山喷发地,穿着日本的民族服饰浴衣去看了烟花大会,去横滨逛了中华街,乘坐了海上轮船,去看了世界文化遗产富士山,去热海泡了温泉,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樱花,一起参观了中日合作的兵马俑展,去了农村田舍,体验了日本的榻榻米,看了相扑大赛,和日本的志愿者们一起做了印度料理,德国料理,体验了日本的茶道。最大的收获就是201510月大学院考试合格,20164月正式成为一名真正的留学生,开始2年的硕士课程。

两年里,无数个夜晚是自己无奈的哭泣。

两年里,慢慢地重筑了一个新的生活圈。

两年里,学会了精打细算,也看上去老沉了很多。

两年里,不停地摸索,不停地撞墙,也不停地面对指责,面对投诉,面对各种不适应。

两年里,淡定了很多,坦然了很多。

两年里,意识到自己对祖国了解得太少。

两年里,发现自己是那么地渺小。

两年里,真正明白人生的意义——“做一个平凡的人,但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世界”。


依然在路上,依然会迷茫,依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依然会哭泣,依然会有感到无助的时候,依然需要奋斗。我唯一欣慰的就是,自己的人生不再是一张白纸了。


写于2015年元旦  东京



修士两年

如大家所知,日本也使用汉字,具体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汉字,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据说在汉魏晋时期,因佛教的传播,汉字被传入日本,到了唐代,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唐,学习唐的文化以及先进的管制制度,由此在日本汉字的使用被推展开来。

汉字由于在传入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误解,所以,汉字在传入日本后,一部分汉字的意思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日语的修士就是中文研究生,硕士的意思,日语的研究生就是在成为硕士之前的旁听生。如果没能考上硕士课程,教授们觉得你还可以,就可以先申请研究生,旁听一年后,再继续参加硕士升学考试。

由于我是专科学历,不满足考修士的条件,巧在我有2年工作经验,因此,有申请的资格,学校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有和本科生一样的资格继续申请参加考试的资格。日本研究生考试申请之前,除了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履历以外,还有需要提交一份研究计划书,就是对于研究要有一定的思考,有自己的研究目标,也才容易得到导师的认可,也才容易被录取。记得那份提交的研究计划书,反反复复修改了10几遍才提交上去,在日本非常讲究细节,哪怕一个标点符号,一个用词都要反复琢磨。日本入学考试,基本上是笔试和面试,面试占有很大的比重,关于面试的准备,也是花了很多工夫的。首先,四处搜找材料,根据已搜集的材料进行问题推测,然后,再准备怎么回答问题,最后,就是要寻求老师帮助,进行面试实战演练。

面试的场景,我依然历历在目,进入面试考场,有五位面试官,分别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科各个领域的教授,在参加面试之前,我从网页上对教授的研究领域略有了解,对语言学并没有很深功底的我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紧张的,非常害怕教授提的某个专业术语,完全不知道等。面试大概进行了20分钟,五位教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一个问题结束后,另外一个教授又接着提问,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那是我第一次用日语在如此高压的状态下,进行的最长的一次表达,考完试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泪水莫名其妙地往外流,或许是大脑高度紧张后的疲惫,或许是拼尽全力后的一种欣慰,也或许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激动。

后来大家也才明白,其实,面试主要检测学生的基本素养,以及对于研究的认识和研究的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合格了,顺利进入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科。

进入研究科,如加入了正规军,进行更加有素有压力的训练,研究讨论和发表变得更加频繁,每周去导师研究室上特别演习,准备了几天的材料,导师可能看几眼就是不合格,被导师训斥和否定。熬夜写的材料,导师有时候能给一个合格就非常满意了,每次去导师研究室都是胆战心惊。

修士第一年,主要是摸索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修学分。

入学考试的时候,提交了一份研究计划书,当真正开始要进行深度研究的时候,会发现当时的研究计划书太过宽泛,题目太大,太不够专业。一边上着导师的特别演习,一边搜查各种先行研究,一边参加各种讨论,一边上其他的课程,努力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

当时,选修了很多课程,除了日语教育法,教育工学,授课法等等,还选了一门叫意味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成长印记。当时根据所需要的学分,还有自己的时间,选择这门意味论的课,当时没有多想,就是听听不同领域的课程。第一天去代课教授的研究室上课,教授说我们主要学习一本全英文书,而且,授课内容很难,专业术语不懂,是逻辑学数学语言学的结合。

教授希望我们提前把教材翻译成日语再进行上课。选择这门课的人包括我一共4个人,一位是博士2年级的来自美国的前辈,另外两位是同研究室英语研究科的日本人,只有我要面对两种外语的翻译,而且,自从学了日语之后,英语就没再学了,当时一下子懵了,当初偷过的懒,真的都要补回来,真的是验证了那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当时,我真的想过放弃,找一位硕士二年级来自中国的学姐请教,她给我的建议就是“不要没有开始,就把问题设想得很难,而且,即使很难,也只有在学生时代有大把的时间去克服,挑战一下,对以后一定有帮助的”。学姐说的确实有道理,我就硬着头皮选择了这门课。

一节课除了教授讲解,偶尔有些讨论以外,我们大概需要4A4纸的内容,第一页的翻译实在是太困难,英文单词不会的就一个一个查,然后,再查翻译成什么样的日语才更贴切,上网查,翻专业书籍,词典,一张A4纸的翻译,前前后后用了有56个小时,当时,真的非常自责没有把英语学好。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过程当然也是相当的痛苦。

这门课,对于我的研究其实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帮助,这门课的内容,其实也没有太明白,大概了解了一下通过逻辑学和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其实,很多深度的知识或者研究,可能听听课真的都听不懂,教授们经常对我们说,“你们在说什么,听不懂,那是写作文,不是研究”,我们外籍的学生可能以为是日语不好,但是学生和导师同为母语者的情况,也会被这样说。不管怎么样,上这门课的同时,练就了自己翻译的耐心,克服了自己对英语的排斥,以此为契机再次开始学习英文。

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觉得目的可能就是和老外可以交流。其实不然,不管是语言学研究,还是其他经济学研究等等,欧美的研究更久一些,有更多的有价值的文献参考,很多现代化的发明,很多也来自欧美,很多高科技,现代化制造,力学,物理学,大量数据计算等,背后所使用的软件设计,也是欧美开发的比较多。并不是说,必须一定要学英语,如果想走得更高更深远的话,英语是基本的技能之一。

我是从2016年开始慢慢地把英语捡起来,除了论文,日常还要打工挣学费以外,后来又工作,并没有真正花多少时间学习英语,每个周六和母语者在网上上一个小时的课,并不是语法加强,死记硬背,更多的是话题讨论,慢慢地自己的口语也有所提高,单词量也慢慢地增加了,很多语法还是不会,但是让我对学习英语保持了兴趣。并一直努力保持学习英语,争取达到一定水平。最近换工作,正好这份工作需要日语,中文加上一点英语。如果几年前,我放弃了选择意味论的课,也就没有契机再次开始学习英语,那么几年后的自己在换工作的时候,对于需要用英语相关的工作就没有办法申请。

从中,我也学习到,不管面对怎样的不足,都要勇敢地接受并积极补足,不能仅仅只考虑当下的安逸,却为未来埋下了很多的隐患。目光一定要放得长远,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努力的你。

修士的两年,比刚来日本语言学校的两年,生活学习轻松了很多,从自己的文字记录中也能感受到自己也变得不那么紧张了。日语也在慢慢地变好,对日常生活以及日本的很多社会规则等都熟悉了。留学四年,勤工俭学,有付出有收获,承受了很多的压力,一个陌生的国家,真正地感受到“靠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难与困苦。这是一场人生的修行,终于,在人生的篇章中,给自己画上了,多艰多苦,多姿多彩的一笔。

20183月终于取得了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当年4月,于东京开始入职一家日本公司。

工作两年  待续……

写于20215月  东京




个人成长经历

20199月入学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于应用外语系商务日语专业,20126月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到上海参加工作。就职于一家日企上海分公司,在工作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日语水平有限,想进一步提升自己,工作两年后,决定留学日本。20144月至20163月就读于东京一所语言学校,201510月考上了语言学研究生,20164月至20183月,完成了语言学研究生课程,取得了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20184月就职于东京一家日企,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工作3年后辞职,即将入职一家新的日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