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孙秋高)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5浏览次数:666

      摘  要: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程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一种特殊形式。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载体,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创建合理的制度环境、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营造独特的团队文化和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方法;途径
      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程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展此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为载体,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1993年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对团队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他们认为“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远景目标、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刘宝存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是以课程为载体,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目标建立起来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一种特殊形式。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以培养行业企业所需人才为目标,由校企专兼教师共同组成,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成员间知识技能互补、分工协作,并相互承担责任。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成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除课程教学外还要承担专业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以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面的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共谋双赢和多赢。专兼结合、亦教亦工、实践创新、合作多赢是高职院校课
程教学团队最鲜明的特色。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大多较短,很多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不够充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曾对浙江省23所以精品课程为载体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进行过调查,院级教学团队承担的精品课占精品课程总数的63.4%。在院级精品课程中,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占22.6%,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课程进行课程建设的占25%。成员中专任教师在双师中的比例占45.7%,兼职教师占双师比例为34.6%。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以院级精品课程为载体的教学团队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新时期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1)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缺少企业有效参与;(2)缺失有利于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保障与团队文化;(3)团队缺少领军人物、创新能力不足:(4)团队结构不尽合理,兼职教师偏少;(5)“双师”特征不明显,难以适应课程改革需要;(6)成员间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协调沟通;(7)科研能力偏弱,服务企业能力不足。
      三、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创建合理的制度环境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现状,制定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管理、考评和激励等制度迫在眉睫。
      1.扩大团队管理权限。高职院校应在制度层面明确教学团队应有的权力和地位,扩大团队的自主管理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和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应赋予团队自行安排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团队内部考核等方面的自主权。
      2.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团队教师与所在院、系的关系,从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实际出发,鼓励在全院范围内选聘专任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选聘兼职教师,组建跨专业、跨院系、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参与的课程教学团队。
      3.改革考评激励机制。考评应由重视个人业绩考核向重视团队发展的绩效考核转变;由重视过程考核向重视目标考核转变;由重视年度考核向重视聘期考核转变: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重视质量评价转变。绩效考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业绩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二是团队带头人绩效考核,主要评价其在团队中的贡献:三是团队成员绩效考核,评价各成员承担任务及完成业绩情况:四是团队
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团队在学校和学院相关制度保障下,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课程创新教学团队为目标,着力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在规范与完善制度环境方面,制定并落实教学团队建设规划,注重建立团队内部考核机制,重视专兼职教师队伍和校内外两个实训基地的建设,团队建设与发展规范有序。
      (二)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是由知识技能互补的专兼职教师组成,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和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组织。这些特点反映在课程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上必须是扁平化的松散型组织,在理念上必须坚持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团队负责人必须是既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兼具岗位技能,必须体现学术为主行政为辅两种管理权力的融合,必须在尊重成员权利和个性基础上实施有效管理。《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团队在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诸如带头人责任制,内部目标考核和激励、教学改革政策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青年教师传帮带、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同时为团队成员制定专业化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专兼职教师培训和进修、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团队成员提高科研服务能力等,使成员个体目标和团队整体目标相一致,团队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三)营造独特的团队文化
      高职课程教学团队文化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体,它把高校倡导的求真、求实、求新精神,理性、批判精神,以及企业所追求的严谨、效率、敬业、奉献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亚文化",使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创造性、主动性自觉向团队共同愿景方向整合,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和一种不断探索、务实创新、和谐发展的意识和精神。
      构建有利于课程教学团队生成与发展的自由、开放的和谐的文化氛围是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谐宽容的团队文化的培育与形成,最重要的是要在团队内部形成尊重知识、承认差异、协同合作的氛围。《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将学校“励志力行、德才兼备、身教善导”的校园文化与学院校企合作单位联华企业的“创新务实,敬业奉献,勇争第一"的企业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励志力行、勇于突破、追求卓越”的独特的团队文化。团队成员在和谐共赢团队文化的浸透、感召下敬业奉献、团结协作,教学改革有声有色。
      (四)利用好校内外两种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其课程教学团队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强化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好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1.打造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课程团队可由跨专业、跨院系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建。其目标是打造一支能进行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开发教学标准和教材、进行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创新的“专兼结合、双职双师”队伍。由于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学校和企业,成员间在知识、技能、经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突出,强化合作互补对提高团队绩效至关重要。因此,要注重各成员在学历年龄、企业经历、职业资格和技能、教学科研能力和个性等方面上的优化组合,使团队结构趋于合理;要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理论学科上的优势通过有计划选派到企业锻炼,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优势,通过校本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弥补其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手段上的不足。
      2.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改善课程实训条件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要在不断加强和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的同时,努力拓展与课程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进行教学,融“课堂”与“车间”、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团队就如何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课程创新教学团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课程建设中,教学团队以仓储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及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设计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与设计,具体包括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分解岗位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境――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等一系列过程。    与企业合作制定了课程标准,开发了工学结合的教材、课件、实训(实习)指导书、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建立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方案;创新了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等教学模式;就仓储企业15个岗位群、5个主要作业流程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通过实施“22245工程",即两个课堂(教室和仓库)、两个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两支队伍(专兼职教师队伍)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来实现。通过学做合一教学,强化学生对仓储知识的领悟和技能的理解;通过顶岗实习,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培养职业素养:通过师生互动的课程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经过3年多建设,《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团队硕果累累。课程组成员主持承担浙江省重大科研项目1项、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省交通厅科研项目3项、中国物流学会等学会课题多项;公开发表各类教学科研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7部;承担企业横向课题和技术革新流程改造7项,为企业培训人员2000余人;获2008年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09年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第八届(2009年)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三等奖1项,7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项。团队成员在教学、实践指导能力及教学改革、服务企业、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2007年《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孙秋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副教授,浙江杭州311112)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05).
      [2]马元兴.深化高职课程改革应当抓好的几个环节[N].光明日报,2008-10-27.
      [3]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和策略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4]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论[J].理工高教探究,2007(04).
                                                                                                            原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