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用社会实践擦亮青春底色

发布者:党委宣传工作组发布时间:2022-03-25浏览次数:1695

寒假以来,学院团委以“青春百年路,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百年团史探寻,赋能乡村振兴,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上好育人思政课,展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的青春底色!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五四精神。各地学子利用所在家乡红色资源,追寻红色足迹。智能制造学院通过“1+N”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寻访家乡红色基因,赴太仓革命历史陈列馆、周恩来纪念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沙家浜抗日革命地旧址纪念馆、渡江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前往南通市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重温革命岁月,传承革命精神;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组建“红动青春”实践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访调研苏州的红色纪念馆,并将实践成果分享学院各团支部,在青年群体中兴起学党史的热潮;生物医药学院学子设计红色寻访路线,前往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历史纪念塔等处瞻仰学习艺术设计学院的数名学生走进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参观朱自清故居、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小萝卜头纪念馆、徐州淮海纪念塔、吴江党史馆等。活动中,收到实践报告500余份,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追寻足迹,立志报国的坚定信念。



走进田间地头,赋能乡村振兴。经济管理学院的“村里村外”乡村团争做乡村理论“宣讲员”,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具体内容、重要意义通过线下走访的形式面向村民进行宣讲;“无色组”宣讲团走进绍兴市许岙村,通过资料搜集,问卷调查,协助村民解决“三农”问题;“五人行”家乡团来到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玉屏村民讲解科技助农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发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宣传如何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生物医药学院的贵州省苗族自治县籍学子以苗族人视角分享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和形式多样的苗族传统节目,做民族大团结的“小使者”;学院“娄底文化”研学团前往湖南省娄底市,发掘当地的宗祠文化,撰写调研报告,提出了加大对宗祠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建议;学院“沙溪古镇”参观团,来到太仓市沙溪古镇,记录古镇房屋的建筑布局和淳朴民风,感受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悠悠生活。


热心劳动奉献,锻造时代新人。学子们在他们的家乡,没有了骄娇二气,积极参加劳动锻炼,有的当餐厅服务员,有的店铺销售员,有的超市收银员,有的景区讲解员、公司实习生等,他们用敬业奉献诠释工匠精神。生物医药学院的数名学生,参加了快递物流工作,负责快递的分拣与管理,熟悉了快递的流程,深知快递工作的不易;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参与团中央“返家乡”岗位平台实习,在扬州市宝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担任普查员工作;生物医药学院学生在连云港市灌云县担任乡村教师;智能制造学院79位中德双元制学徒来到德企培训中心和生产岗位,进一步磨炼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融入企业团队,提高职业能力;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担任导医志愿者……,他们在岗位上融入社会,增长才干。




社会实践成为健雄学子成才的“大课堂”。自活动开展以来,参与人数近4000人,足迹遍布江苏省十三市,及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山东、云南、贵州、内蒙古等20余个省、自治区,院团委收到实践报告3200余份。人民网-江苏教育频道、如皋日报,雉水青年、吴**年等十余家媒体报道了学子们参与社会实践事迹。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图/团委 文/何寿林 审核/丁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