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出席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产教融合与工匠人才发展论坛的大国工匠、时代楷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徐立平分享了他的成长成才经历。
徐立平,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徐立平班组组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总工会副主席(兼),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极度危险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药面整形工作,被称为“火药雕刻师”。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立平在分享中说,实际上我的成长历程跟我们很多现在仍然工作在生产一线的航天人基本上是一样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我们的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就是在他们手中创造出来的。其实我的经历也很简单。我出身于普通的航天家庭,可以称为“航二代”,因为我的父辈都是老一辈的航天人。当年跟着其他老一辈航天人共同创业,是非常辛苦的一代航天人。我从小跟随父母走南闯北。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断地搬家,但是,不管搬到哪里,我们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没有丢。他们当时在创业时,在艰苦条件下能够一如既往地去坚持、去坚守,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的航天传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
他说,像我们这一代长大后从事航天事业的,非常非常多。我记得,当时我是技校毕业生,很自然地回到了航天,很多出去上大学的,也很自然地回来了。因为有航天情结,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都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底。今年为止,我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已经30多年了。实际上还有比我更长的老师傅,他们在一个岗位从头**尾,坚持40多年直到退休,从来没有一个人退缩。这是航天精神的传承。
至于怎么成材呢,我自己也有一些感悟。我觉得一定要苦练自己的技能,航天事业没有捷径可走,从简单的1开始一直到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也是很枯燥的过程,但是,如果你把这个过程度过了,就会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能够让一项技术不断走向极致。另外,我觉得还要有一个不安分的心,所谓不安分,就是我们不能在一个状态下工作,我们要有改变,怎么改变?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我们说创新,如果没有知识的长期积累,怎么去创新!通过知识积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不断地去改进,通过改进产生效益,提高安全质量,就尝到了甜头,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创新不是指一个人,一定是一个团队,所有的创新成果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论坛期间,徐立平为我院题词:弘扬工匠精神,奋斗成就梦想。(图/文字整理 何寿林 审核/丁锴)
徐立平为我院题词:弘扬工匠精神,奋斗成就梦想。
工作人员向徐立平赠送学校宣传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