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窗”|自我的四个维度

发布者:徐嫣发布时间:2020-02-11浏览次数:824

有的时候,在不同的人面前人们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这与自我表露程度关系密切。这些不一样的表现体现了自我的不同维度,构成了我们的“心灵之窗”。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从你的心灵之窗望去,人际交往与自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一)周哈里窗

周哈里窗是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的模型,展示了关于自我认知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的差异,总共两个纬度,四个区域,形状如同窗户。如图所示:

 

IMG_256

第一个纬度是自己是否知道,第二个纬度是他人是否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纬度揭示了观察自我的不同角度。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图中四种自我的大小相同,形似窗户,但实际情况中,每种自我的大小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质、所处的环境、个体的需求与动机、社会期望等诸多因素。

(二)自我的四个维度

1.开放的自我——自己知道,他人知道

不同的人愿意向别人展现的开放自我的大小不同,外倾性比较高的人,比较乐于向别人表达真实的自我,开放的自我比较大。

同时,随着与他人交往的深入,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暴露自我,从最表层的个人兴趣爱好到内心深层次的真实态度和观点。

2.盲目的自我——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

盲目的自我是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知道的自我,也就是个人的盲点。这一部分反应了我们对于自身认知的偏差以及被忽略的自我。

盲目的自我有可能是个体没有意识到好的方面。比如,有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私和勇敢,但是当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还是会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面。

但盲目地自我也可能是没意识到“不好的方面”。比如《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受到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他为了做一个“不平凡的人”,亲手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但是他没有意识到:主观认为自己有剥夺别人的生命的权利是一种傲慢和无知。

3.未知的自我——自己不知道,他人不知道

这一部分的自我是自己与他人都不知道的自我。如果把自我比作冰山,那么这一部分就是隐藏在海平面之下的部分,包括个体未察觉的潜力、被压抑的记忆和经验等。这一部分的自我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发掘出来,可以由“自己不知道”向“自己知道”转变,方法有:心理治疗、催眠、投射测验、梦的解析等等。

4.隐藏的自我——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

这一部分是自己知道,但是别人不知道的自我。一方面来说,有可能是自己刻意隐藏起部分的自我,不让别人知道,比如面试的时候希望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那就把自己比较弱势的方面隐藏起来,但是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人们倾向于暴露更多真实的自己,即隐藏的自我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