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东文化与郑和精神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2-07-25浏览次数:982

陆静波
(太仓市文联,江苏太仓 215400)
 
摘 要:太仓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江南小城、她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她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创造出了南北文化交融、江海文明相汇、独具特色的娄东文化。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在太仓刘家港启航停泊,加速了太仓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郑和七下西洋所表现出的感染力与震撼力,是娄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睦邻友好往来。今天,我们应该在全球化语境中重新演绎娄东文化的新篇章,从而获得文化反思和文化自觉的能力。
关键词:娄东文化;太仓刘家港;郑和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太仓位于娄水之东,故有娄东之称。娄东文化与郑和精神,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体现着太仓的内在特色的文化。太仓是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成陆于五、六千年前,20036月,考古人员在双凤镇发现了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维新遗址,并挖掘到了石刀、石镞、石纺轮,以及商代陶罐,填补了太仓境内夏商文化的空白。春秋时吴王在此置仓屯粮,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封地在此,宋时太仓集市兴起,元时漕运使太仓成为东南之富城天下之良港,被誉为天下第一码头。明时太仓进入鼎盛时期。凌鼎年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得好:即使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舞台这个规模来衡量,太仓的文化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
什么是娄东文化,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为了叙述方便,我把它定义为根植于娄东大地的先进文化”。人杰地灵的文化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千百年的发展,创造出了南北文化交融、江海文明相汇、独具特色的娄东文化。中华文明强调的是和谐与秩序,社会重于个人,这种文化价值让中国文明生生不息,也使娄东文化经久不衰。

 

娄东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才使它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多样性。太仓自古为文化之乡,人文底蕴丰富,文化积淀厚实,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为今天留下悠久而优秀的文化财富。民间舞蹈、高跷、龙灯、滚灯、双凤民歌等在乡间流传不衰,牛郎织女(今太仓市南郊境内)的神话传说很早流传。元代的桥梁建筑独具风格,至今保存着国内少有的元桥群。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和优美动听的江南丝竹源自太仓。明清园林之盛有太仓园林甲东南之誉。太仓建州后学堂、书院盛极一时,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张溥兴社,王世贞兴文,吴伟业兴诗,陆世仪兴学,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兴画,使娄东文化得到全面发展。现今,太仓的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多种特色文化丰富多样,有全国桥牌之乡、武术之乡、龙狮之乡、民乐之乡等称号,文学、舞蹈、戏曲、音乐、摄影、书法等文化艺术硕果累累。

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举不胜举的文化名人,仅宋元明清考取进士者多至314人。其间最著称者,文学有文学家王世贞独主文坛20年;文学家、史学家张溥领导复社声震朝野,所撰《五人墓碑记》流传后世;大诗人吴伟业开创娄东诗派,是“江左三大家”(钱谦益、龚鼎孽、吴伟业)之一;理学家陆世仪著书立说60余种,被尊为江南大儒;经史学家毕沅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撰修《续资治通鉴》巨著。书画有大画家仇英,被誉为周肪复起,亦未能过,为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之一;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为代表的娄东画派在清代画坛独领风骚一百多年,成为正统画派;近现代著名寿星画家朱屺瞻,画风老辣,自成一体,为画坛的一代宗师;著名山水画家宋文治,师前人技法而形成独特画风,创新开拓中国现代山水画。

艺坛有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始创融南腔北腔为一体的昆曲;音乐家张野塘创制的吴中新乐弦索,流传江、浙一带,演变为江南丝竹;古琴大师徐上瀛,深究琴学理论,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电影艺术家朱石麟,编、摄、导电影百余部,成为香港电影拓荒者;舞蹈艺术家吴晓邦,探索舞蹈创作实践60余年,被称之为中国新舞蹈奠基者。
教育界有教育家陆宝忠,主张改革科举,设立学堂,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家唐文治,实践教育救国40余载,桃李遍天下;成人教育先驱俞庆棠,推行民众教育,指导创办民众教育机构百余家。
新闻界有著名记者俞颂华,与瞿秋白等最早采访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主编国内和香港、新加坡等多家报刊,有新闻界的释迦牟尼之称。
科技界有水利专家郏亶,著有《吴中水利书》,成为治理吴中水利的重要文献;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一生从事实验物理研究,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物理女王华人之光核物理学首席女物理学家;著名物理学家朱棣文,从事激光冷却捕捉原子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华人的又一骄傲;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邹世昌、黄胜年、吴建屏、杨胜利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在各自学科独领风骚。
娄东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娄东文化的发展形态来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是从娄东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体现的视角来看,体现为开放性”、外向性;二是从娄东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视角来看,体现为原创性开拓性三是从娄东文化以民俗文化视角来看,体现为民族性地域性;四是从娄东文化对异域文化的吸纳视角来看,体现为多元性兼容性;五是从娄东文化的哲学与审美蕴含来看,体现为具有人的生命的本然性壮美性
改革开放以来,太仓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不动摇。在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太仓先后获得了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江苏省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谱写着一曲又一曲娄东文化的新篇章。
自元代漕运开通以来,太仓刘家港南北漕运的发展,推动了太仓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娄东文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在太仓刘家港启航停泊,更是加速了太仓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郑和七下西洋所表现出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必然是娄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从1405年起的28年间,郑和率无可匹敌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七下西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同各国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睦邻友好往来。
郑和七下西洋航海活动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伟大创举,而且也是世界航海发展史上首屈一指的重要事件。19982 月世人重温海洋历史,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文列举世界航海名人,郑和是唯一一位东方人入选。郑和的一生是感染力与震撼力的有机融合,他的强大影响力辐射四边,其硬汉与强人精神,其受世人称颂的文蹈武略,其崇尚力量的品格,其强烈的竞争冒险意识和开创意识,其激情与浪漫,其壮美心态,深受世界各地有识之士的肯定与认同。
郑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敢为天下先的开放思想。梁启超在戊戌维新失败后逃亡日本,痛定思痛,专门静下心来研究郑和,他对郑和航海事业的感悟集中在下西洋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上,及观郑和,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前60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他写出了《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作为百日维新的积极参与者,在遭遇惨重失败,目睹同党谭嗣同七君子饮命京城,为政治改良殉难,梁启超深知国家改革的不易,他在维新运动失败中也深感在封建专制时代敢为天下先的不易。
二是强国之举的创新勇气。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是实业救国的积极倡导者,他一生都在做着强国梦。在艰难的革命生涯中,既思谋政治革新,又谋划经济发展,在经过大量的调查和深刻的思考之后,写出了伟大著作《建国论》,在这部书里他盛赞郑和: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然今之中国人借科学之知识,而造一艘三千吨之船则以为难能,其视郑和之成绩何如。
三是迈向世界的民族精神。邓小平的一句话成为中国打开改革开放之门的金钥匙: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中国被侵略了……如果从明中叶算起,有三百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他从明朝的事例强调:不开放不行……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肯定不可能。我认为,郑和时代迈出了向世界开放的一小步,而邓小平时代则迈出了向世界开放的一大步,从这一小步到这一大步我们整整用了570多年的漫长岁月,而且还是这570年前郑和的感染力与震撼力才促使我们有勇气完成这一大步的跨越。
四是伟大的人格力量。郑和作为一位世界伟大的航海家,为什么六百年来仍受到全球华人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尊重和敬仰?我认为除了他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所表现出来的惊天动地的业绩外,很重要的一条是他作为东方男子伟大的人格力量和所体现出的郑和精神。郑和的人格魅力表现为乐于奉献、勇于探险、敢于克敌、善于礼让、忠于职守,郑和所建立的是一种相互认知的共生哲学,跨越不同种族、民族、国别之间的文化沟通的障碍,使中国文化能够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读明史,郑和七下西洋是元气淋漓、色彩瑰丽的优美篇章。郑和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是尽心、尽气、尽才的。
人类长期以来脚踏着坚实的土地,在地面上耕种,在地面上演绎着悲欢离合而又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人生。然而,生命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母胎和产床,一切生命都起源于海洋。600多年前在航海中所展示的郑和精神,丰富着娄东文化对海洋的历史文化积淀,这种文化在人生百年肉眼凡胎中不易察知,而在民间传说所传承下来的口碑记忆以及心理的文化积淀里,却是永远挥抹不去。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历史上就有明确记载,有史可查的航海探险家就出现在元代的太仓,这就是元代航海家朱清、张宣、殷明略。他们探索海上漕运的最佳航线的壮举,很能说明太仓所具有的航海探险精神,集中体现了太仓人在航海事业上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娄东文化所特有的外在表现,对以航海著称的太仓有深刻的影响。郑和下西洋队伍中的不少成员来自太仓,费信、周闻等太仓航海勇士为郑和航海事业作出了贡献,这在太仓历史的长河中是永远引以为荣的光辉一页,他们正是继承了这种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在郑和航海事业中发扬光大,与郑和船队其它成员共同培育了郑和航海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勇于探索下西洋的新航路,成就了郑和航海的光辉业绩。
太仓地处江海之通津,东方之巨港,融汇东西方文化。今天的太仓正秉承着海纳百川的气度重塑娄东文化的辉煌,太仓以其自信、宽容、开放、合和的姿态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太仓的发展必然不断谋求包括文化力在内的软实力的提升。
我们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文化上也越来越充满自信,这种自信使我们不再摇摆于妄自尊大妄自菲薄的两极之间,而是在全球化语境中重新演绎娄东文化的新篇章,从而获得文化反思和文化自觉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太仓极富开创性和想象力,不仅在弘扬娄东文化的时候可以大有作为,而且使世界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娄东文化的振兴,这预示着太仓与现代世界互动的良好未来。
在一般人心目中,全球化似乎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才出现的新事物,其实不然,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在合著的《全球化:来龙去脉》中,对全球性因素全球化的界定颇具历史纵深感,他说:全球性因素是指世界处于洲际层次上的相互依存的网络状态全球性因素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现象。还有学者更明确认为:全球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就是说郑和的七下西洋实际上使全球化初露端倪,他把江南许多特产包括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600多年前的江南可算是工场发达的,这一时期江南经济的独特发展,靠的就是丝、棉及其纺织制品向外部空间的扩展,城乡兼业的家庭手工业经济模式在市场上赢得了发展的先机,抢占了当时国内无人匹敌的内外市场最大份额。郑和在十五世纪初打开的海外市场圈使得江南经济从豁然开朗而迅速达到海阔天空
德裔美国学者弗兰克震动国际学术界的著作《白银资本》,其副标题就叫做《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在他的研究框架中,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他更明确地认定,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之前的时代,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郑和宝船所带去的大量本土宝物与中华文化早已使他们目瞪口呆。当代德国历史学家耶格尔在他的一本近著中意味深长地指出,历史意识并非只瞄向过去,历史恰恰是为了未来而回顾往事。这一思路极具启发意义。晚明所处的这一时期正是全球化的起步阶段,而且这个阶段正好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我们错失了从经济、文化上融入世界的良机。
经济是城市之形,文化是城市之神。当今的经济是文化的经济,文化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衡量一座城市是否有生机和活力,不仅看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应看文化的承载力,没有文化的支撑,经济的发展将失去力量源泉,城市的发展将失去灵气和神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弘扬娄东文化,就是要传承历史文脉,凝炼人文精神,就是要塑造城市形象,锻造太仓精神,就是要丰富大众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同时,我们在发扬郑和精神的过程中,把速度与高度当作充满激情的城市名片,把科学与创新当作娄东大地的双制引擎,把胸襟与视野当作强大软实力的支撑体,把挑战与激情当作追求卓越的伟大进军。郑和精神的延续是科学精神的凝聚,郑和精神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融合,郑和精神的延续是民族精神的彰显,郑和精神的延续是时代精神的展示,郑和精神的延续是创新精神的展现。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展示务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尊重知识精神、科技文化精神,就是将娄东文化与郑和精神从一个新的历史视角溶入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传统文化的传承性、现代文化的创造性必然使我们得益良多。
历经600年的轮回之后,对太仓和她的娄东文化来说将是一次全新的阐发。太仓市委、市政府连续举办三届郑和航海节的意义完全超越了举行活动的本身。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时候,不仅让人感受和触摸太仓这一段独特历史,而且也在不自觉地探寻和思考人类、人性和历史。在600周年纪念庆典中,在理性与情感的交织里,历史和文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铺展,我们要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宝库里挑出最有价值的东西展示在世界面前。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并不缺乏历史,但却没有很好地对这种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和再创造,周详的文化思考和富有创意的策划模式的构建才是当务之急。
文化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在连接和传衍中它会发生变异,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太仓地处江南,对于江南这两个词我有强烈的偏爱,因为我生于江南、长于江南、而又一直没有离开过江南,我认为她总能唤起湿润而明媚的印象。我记得,最早关于江南流传最广、最艺术的广告是白居易的《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每当我咏读时总是会幻化成那熟悉的小桥上传来的低低吴侬软语,眼前总是笼罩着迷蒙烟水气的一点温柔、一点迷离、一点惆怅、一点清新。后来读到韦庄的《菩萨蛮》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真是写给江南的一首情诗,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一种爱恋。江南是一个文化的空间,一个人性的空间,娄东文化正是在这种独特环境中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社会文明。我们滤去现实中的不洁、不美和所有的缺憾,只留下云清水秀、草长莺飞。
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是包含由文化和有目的的人类行为所造成的状况,人的觉醒文的自觉这种生机勃发而富有创造活力的人文精神,影响并塑造着太仓新的城市模式和文化形态,娄东文化在新的发展过程中演绎着一种更具个性化的都市风情底蕴和最具代表性的都市人文景观,这种人文的交流与文明的对话,具有内在的理念沟通和精神解读。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文化的作用就越突出,一方面,文化繁荣与特点体现了实力与产业特色,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一些著名企业家已经从自己多年创业过程中体会到市场竞争逐步深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技术和资本的竞争;第二阶段是市场、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竞争;第三阶段则是文化的竞争。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当知识经济向我们逼近时,运用文化资本增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则是每个企业家必须认真思考的战略问题,产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以文化为底蕴的观念价值,而市场竞争已从产品之争转向文化之争,或者说越来越依托于文化的辐射力。先进的文化、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文化就能带来巨大的增值。文化因素的渗透,提高了商品附加值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裕,消费需求出现个性化、高级化的新趋势,人们购买商品时已不再单纯追求其使用功能,而是日益注重商品与服务背后的观念价值,商品精神性的观念价值越来越大于其物质性的使用价值。文化力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权威准入证,在知名产品的背后都有一定特色的文化积淀。优秀产品的意义早已超出产品本身,依托文化的渗透力使产品的辐射力得到空前增强,这就像到了周庄总有人会带走一批万山蹄盱眙龙虾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能够走出国门行销海外一样,他们正是通过文化的张力扩张了市场,驱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总是说昆曲始创太仓,但是被相邻的昆山市申报为世界遗产。最近,南京在大做郑和始发地的文章,请了一大批国内研究郑和的专家进行论证。我认为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弘扬娄东文化与郑和精神的意义正在于此。
弘扬娄东文化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弘扬娄东文化是凝聚人心、增强活力、鼓舞斗志的动力源,弘扬娄东文化也是塑造太仓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总结娄东文化与郑和精神对太仓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必将鼓舞太仓人民发扬先辈们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把太仓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城市而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陆静波,江苏太仓人,太仓市文联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娄东文化。